卷一 初试啼声 第二十六章 开国、锁国、攘夷(2 / 4)

扶桑镜梦 MerlinCahrin 6550 字 2020-03-22

相当于中华的姓,而扶桑最早的姓反而不太常用了,“黑田”就是苗字。

“勘解由次官”是官职名称,称呼对方的官职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官兵卫”是小名,扶桑是有元服仪式的,类比中华的成人礼“冠礼”,冠礼时就有了正式的名字“名前”,“孝高”就是名前。

“号”是中华传统,“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苗字是继承的,名前是由尊长代取,而“号”最开始是自己取的,所以也称自号,后来也有别人送上的称号,如尊号、雅号等。黑田的号就是“如水”。

魔改终于到了,古代中华的“名”一般都是从小使用,冠礼时长辈或师长给起个“字”,也称为“表字”,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美好期望和嘱托,直接称呼名字显得不够礼貌,所以在中华一般都称呼人的字。但扶桑孩子的幼名或者叫小名是自己家取的,一般不对外用,只有扶桑成人礼“元服”时才取正式的名字。

扶桑后来发现中华的这种“字”的称呼非常好,有礼貌、高雅,于是有些精通汉学的武士家庭也给孩子取字,例如横井小楠名前是时存、字是子操。

本来到这一步就算完整了,有名前有字有号,但扶桑佛教很流行,于是一些武士出家后又有了法号,如上杉谦信的法名不识庵谦信,茶道盛行之后,茶人也有斋号,如扶桑茶圣千利休的斋号叫抛筌斋,也算号的一种。

最后说一下扶桑武士的通称,扶桑对家名很看重,所以历代家主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也就是所谓的“通称”,例如江川英龙,江川家家主的通称是“太郎左卫门”,当他成为家主之后,称呼自己就是江川太郎左卫门。

直秀将要拜访的四时轩塾主横井平四郎的号就是小楠,大家平时尊称他为小楠先生。小楠先生是幕末与佐久间象山齐名的开国论者。

直秀前世看扶桑幕末历史很是迷惑,长州这帮人不是尊王攘夷的么,怎么维新政府成立之后继续开国,攘夷不是打击西洋人么,这上台之后变脸速度也太快了吧?幕府也是持开国论的,那主张一致还互相打来打去,打毛线啊?

其实,开国也好,锁国也罢,还有攘夷、尊王、公武合体、倒幕这些都是时代大潮碾压下扶桑社会发出的各种声音,出发点只有一个,怎么才能在工业时代找到扶桑的出路。

直秀前世好奇浏览了相关资料,对各家学说有个初步了解。

扶桑受中华影响之大,仅从文字就可以看出来。

据中华的一份研究,在中华,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的书面资料,000字可覆盖以上,000字则已到。

普遍认为汉籍最早在五世纪初流入扶桑的,文字直到直秀穿越过来,扶桑文中的常用汉字为个。可见中华对扶桑文化影响之大、之久。

宽永十六年(年)幕府发布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锁国令, 宽永十八年(年),除对马岛的高丽扶桑贸易外,幕府只限长崎一港准许中华、兰国船舶通航,从这时起,幕府锁国政策基本完成。

之后,儒学依然是扶桑的主流思想文化,其中幕府官学昌平簧,也称昌平板学问所,主要教授儒学中的朱子理学,同时在民间儒学者中也流传着阳明心学。 扶桑本土儒学者也建立了新的流派“古学派”,创始人是山鹿素行(年年),对,他也是山鹿流兵法学的创始人,吉田松阴的祖师。

古学派的观点,简单说就是认为朱子学与阳明学都不是真正的孔孟之道,要恢复“真正”的儒学,必先追踪孔孟经典,钻研先秦儒学,在文学方面提倡“古文辞”,主张在扶桑古文的基础上,吸收和摹拟先秦隋唐诗文,反对宋代文风,同时大力推崇“尧舜禹先王之道”,初步提出了“政治和道德分开”的思想。

世纪以后,扶桑学者又出现了脱离儒学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