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4、民间芦笙队(2)(3 / 4)

,是得不到几个钱的。更多的,只是一种荣誉,一个寨子的一种凝聚力而已。这要说服大家来参与芦笙队的事,可能还得下一番功夫。

第二天,仰亚忙完家里的事,晚上,吃完了晚饭,他就走出了家,要到寨子上其他的家里去‘找人’,说服大家来参与芦笙队。

因为白天,在农村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的,都忙着自家农活,一般也是找不到人的,只能晚上去找,一天晚上能找到几个是几个,能找到一家算一家。

仰亚首先要找的,当然是上次跟他一起去了老李头家的那几个老人。也只有把他们几个找来,才有机会去说服其他稍微年轻一点的人来参加。另一方面,几个老人还是有一定的芦笙基础的,而在他们那一代人的心里,对于芦笙,他们还有一定感情。说服他们,在仰亚看来,会更容易一些。

仰亚敲开了一家的门,这家人刚刚吃过晚饭。(仰亚必须抓紧时间啊,要不,一晚上也转来了几家)

“大爷,吃饭了啊!”

“啊,是仰亚呀,怎么今天有空到我们家来了呢?咋不早些来一起吃饭?”

“啊,我在家吃过了才来的。”

一家人招呼仰亚进屋坐下后,仰亚也不客套,直奔主题

“大爷(一种对于本寨子爷爷辈老人的通称,不是真正的自家大爷的意思,比如王大爷、李大爷等),自从上次我们一起吹了那堂芦笙唱堂舞后,我现在有个想法,我想在我们寨子成立一个芦笙队,你愿意加入我们吗?”

“成立芦笙队?”

“嗯!”

“那倒是好事,可是,仰亚,这都好几十年没有的事了,还能整得起来吗?”

“只要你们愿意,就能整得起来呀。”

“可是,我们都七老八十的了,再加上,我们会的芦笙也不太多啊。”

“这没关系,昨天晚上,我找过九爷了,他也答应把他会的都教给我们。”

“啊,那有你九爷,也还可以,原来老一辈芦笙队,也就是你爷爷他们那时,现在剩下的,也就只有你九爷了。可,我们也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呀。”

“大爷,我是这样想的——”

说着,仰亚就把自已的想法,简单地告诉了这位大爷。也就是希望他们这一代几个会吹芦笙的人能够站出来,先把这个芦笙队组织起来,再在他们的带动下,把一些年轻一点的人带动起来。

这位大爷答应了。

仰亚又忙着找到下一家。

这位大爷的家有点特殊,他家,原来有一个男孩两个女孩,男孩在长到十几岁时,还没结婚就已经过世了。两个女孩是大的,等男孩去世时,两个姐姐都已经出嫁了。这样,现在家里,就只剩下这位大爷和他的老伴了。而且老伴的身体近年来也来是挺好。

“仰亚啊,我家这情况,你也看到了,上次,我跟你一起去,回到家,差点就出事了,你奶奶(大爷的老伴),我走时都还好好的。可是,我一走,也不知道为什么,你奶奶她就又病倒了,一直两天都没吃饭,要是我们再晚来一两天的,恐怕她就是死在床上了。所以,我可能参加不了你讲的什么芦笙队了。”

这对于仰亚来说也没办法,毕竟如果真的成立芦笙队,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如果要到更远的地方去吹芦笙,有时真的会四五天回不了家的。

“大爷,那这样,你也可以去参加,我们先把寨子里比你们稍微年轻一点的人招来,大家一起练习,如果以后在寨子里有吹芦笙唱堂的,我们忙不过来的时候,你们也可以代替我们去吹吹,远的地方、需要几天时间的那种,我就不再让你出去了,留你在家里照看奶奶,你看行吗?”

其实,仰亚真正的想法,是想先把能来的人先招集起来,这样,对于那些不太想来的人才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