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3、《喜离别》(3 / 4)

备明天一大早女儿出嫁的事情了。当然,这个过程中,活跃气氛的芦笙唱堂舞是少不了的。

芦笙手们,一直在等着仰亚的到来。

第一次芦笙唱堂舞跳过了,仰亚没有来;

第二次芦笙唱堂舞跳过了,仰亚还是没有出现。

就连男方家接亲的人都开始生气了。

“你们不是说你们缺的仰亚,他会直接到女方家来吗?怎么到现在都还没有来?”

“啊,应该快到了吧!”

“你们这‘应该快到了’,都说了好几次了,怎么到现在还是没人呢,是不是从一开始他就不会来,而你们也一直在欺骗我们吧?”

“没有,没有,真的没有,我们骗你干吗?我们都是一个完整的芦笙队,我们大家都来了,他怎么会不来。”

“可是,你们看看,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这再有两个小时,新娘子就要出门了。他还不来,这还有用吗?当时,我们可是跟你们说好了的,看看你们今天吹的,连这里的客人都看出来了,你们吹的芦笙存在问题。到时,吹不好,你们可别怪我们不给你们红包啊。”

“那是,那是,他一定会来的,一定会来的。”

芦笙手们说着,其实他们的心里一样的着急,一样的在期盼着仰亚的到来。

可是,一直到新娘出门,也没有等到仰亚出现。

新娘要‘出门’了,新娘的爸爸在正堂的神龛上点燃了一柱香,默默在心里祈祷着

祈祷着自己的女儿以后一帆风顺;

祈祷着女儿能够在男方家平平安安;

祈祷着自己的女儿的婚姻能够幸福美满。

然后,门外又响起了一阵鞭炮声。

鞭炮声过后,芦笙唱堂舞也围了过来,围在了正堂门前,一首《离别》和《谢父母》吹得幽幽怨怨、如泣如诉。

在这幽幽怨怨的乐曲里,新娘房里也传出了嘤嘤的哭声,那是新娘与阿妈最后的告别。

不管前途如何,与自己生身的阿爸阿妈离别,与自己生活的十几二十几年的这个家离别,总是有些心酸和难过,别说女孩,就是男人也不免会有忧伤。

还有那一起相处的姐妹、小伙伴。

哭声伴着芦笙,芦笙附和着哭声,整个家里都充满了一种离愁别绪。

又一阵鞭炮过后,男方家‘接亲’的小伙子们,一一走进了正堂,把放在正堂前的‘嫁妆’——衣物、被子,还有各种电器、用具等一一搬出了大门,该捆绑的,认真地捆绑在了‘抬盒’上,不能捆绑的,也小心地放在了箩筐里。

这一切做好以后,就该新娘出门了。

新娘穿着盛装、盖着头盖,是由自家的弟弟背着‘出门’的。

弟弟把出嫁的姐姐从她的绣房背到了正堂前,然后把姐姐放了下来。在神龛前,由弟弟牵着姐姐的手在神龛面前磕了三个头。然后再由旁边的阿爸把神龛前摆放着的酒席里,端起一杯酒送到了女儿面前——

“闺女呀,喝了娘家的这杯酒,祝福你在婆家长吃长有!”

然后又夹起一片菜来,送到了女儿嘴边——

“闺女啊,吃了娘家这一片菜,到婆家人发快、家发快!”

可是,离别的忧伤都还没有过,女儿都还在抽泣着,哪里吃得下这阿爸亲自送过来的酒、菜;只有父母那殷殷期待,也许才是今天甚至以后女儿永远铭记的教诲。

完成了这个仪式,还由着弟弟把姐姐背出了门,直接送上了花轿。

阿爸的双眼也已经红了。他再一次点燃了香纸在神龛前祈祷。

阿妈和其他所有的亲戚也都跟了出来,在和女儿着最后的告别。这时,又免不了有太多的哭泣和叮咛。

配合着这离别的场景,芦笙队也吹起了那首久远的《伤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