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千秋功业 且待从头(2 / 3)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300 字 2021-04-25

侯爷的消息,也是要仔细询问详细的。闻喜,则饮酒赞叹,闻忧,则担心难以进食啊!”

在一边恭敬的插话之人,是卓家从蜀中派过来的管家。巴蜀第一豪门自从与元召建立起关系以后,连带着对这个早些年叛逆出家门的女儿也重视起来了。

在详细的了解了元召与青郊外酒楼的亲密关系以及蒸馏酒的巨大效益后,卓逊果断的做出了决定,派出大批家中精干,奔赴长安青郊外,好好帮着自家小姐发展壮大产业,不管怎么说,都是一家人,有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抓住了呢!即便文君生下的孩子是司马家的人,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替外孙创下一份偌大的家业,不也是一桩美事吗?

元召感谢谦逊几句,顺便问侯一下卓逊老爷子的健康。在未来的发展中,卓家还将会是重要的臂助,这个关系需要好好的维护。

苏灵芝从很小的时候,就与文君亲近,此时她围绕文君身边不放,心中有些好奇,文姨肚子里的小宝宝到底是怎么怀上的呢?

被灵芝纠缠不过,也不知道文君在她耳边悄悄说了些什么,元召忽然发现灵芝的脸红了起来,飞快的瞥了他所在的方向一眼,却正遇上少年温和的目光,羞的低下头,再不敢看他。

元召知道灵芝脸皮薄,从来不敢对她随便怎么样。虽然心中暗笑,却装作没有看到。文君与司马相如的这个未出生孩儿,虽然还不知道男女,但早已被他们预定为元召门下弟子了,这是很早以前就订下的事。

说到弟子,元召看了看跟随自己的人,小冰儿已经远赴西域,崔弘、卓羽、关喜、陆浚、李陵在座,年龄大小不一,来历各不相同。接下来是该好好根据各自的特性进行培养了,不出几年,当有大用。

换了一身汉服的余丹今天话并不多。他想留在长安的请求,皇帝已经答应下来。但是他委婉的推辞了皇帝赐予府邸的好意,提出想住在长乐塬上,待到长安学院建成后,匈奴王子想入内学习汉家文化。

皇帝刘彻开心的批准了他的一切请求。在汉匈两国的未来较量中,作为也许会发挥重要作用的这枚棋子,现在需要好好的招待和保护。而把他安排到元召封地,自然是最让皇帝放心的地方。

余丹对于两方的合作,表达了最大的诚意。随扈他万里来到长安的“飞火”勇士们,他只留下了两个人在身边,其余的,都随着大汉赴西域的使团回去了。作为熟悉那边风俗习惯的这些人,会同留守大月氏国的其余忠于余丹王子的勇士们,将会遵照王子的命令,帮助汉使破除一切障碍,使这次伟大的使命能够顺利完成。

元召心里有一个模糊的策划,只是在汉匈还未分出胜负的情况下,现在提出来还有些为时过早,所以,他并没有对皇帝陛下详细的阐述过。不过,这不妨碍提前做些这方面的准备。

匈奴王子想进长安学院学习?这是天大的好事啊!当元召听到皇帝的犹豫,说是朝中大臣们议论,恐怕让蛮夷外族偷学了汉家典籍去,学会了祖宗流传下来的智慧,增长智识,反噬其身,对大汉形成威胁怎么办啊!?

元召当场就对这种弱智的理论嗤之以鼻!这样的大臣,想要依靠他们实现皇帝心中开疆辟土广布圣德的梦想,也真是难为刘彻了。

“弱化其野心,分化其躯干,同化其思想。”这才是对付对手尤其是势均力敌对手的最有效手段!

什么匈奴王子,南越王子入学汉家典籍,这只是开始而已。将来大汉兵锋所指,西域各国王子,楼兰王子、大宛王子、朝鲜王子……等等,都将会汇聚长安的。

到时候,长安学院将会把汉家儒学文化中的“精髓”轮番灌输到他们脑中,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从四德,人伦之道,以德报怨……这些,教会他们膝盖不是用来支撑身体顶天立地的,而是虔诚跪拜,卑躬屈膝的。教会他们头脑也不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