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 掌握乾坤在手中(2 / 3)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433 字 2020-07-03

,察天地之微,想要用手中的笔和自己的眼睛,去详细的探寻历史进程中的无限奥秘。

有恒志者有恒心。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当他真正的肩负起太史令的职责,对于一个大时代的记载者来说,深感肩头责任无比重大。

为了全面记述下这个伟大盛世的方方面面,司马迁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些年来,他几乎是以一人之力,收集整理了大汉帝国百年以来的所有重大事件资料,并从中梳理出了各种清晰的脉络。他有无比的自信心,如果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在他笔下绝对能够诞生一部与从前所有史籍记载都不相同的史书。

而现在,这个其实内心非常自负的人,面对着比他年轻许多的元召,却一直以执弟子礼的态度,恭敬而细致的认真倾听对方回答的问题,一路都是如此。

远渡关山,景物依稀。秦汉古道,长安在望。当呼呼大睡了半天的司马相如在马车的颠簸中醒来的时候,他吃惊地发现,身边那两个人的交谈竟然还没有结束。这位御史大夫大人不由笑着摇了摇头,既感叹于他那位同姓者的执着,也感叹元召的耐心。

只不过,他哪里知道,元召那平淡如常的笑容下,却早已经被刨根问底的司马迁弄得苦不堪言呢!

“元侯,哦……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哈哈!”

司马迁心情大好。不过好像也早已觉察出元召的情绪,他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笔,对爬起身来整理衣冠的司马相如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

元召也连忙点头,同时暗暗松了一口气,心中暗自嘀咕,真是看不出来啊!司马迁这家伙原来是个话痨。如果放在几千年之后,倒是和那些超级狗仔队有得一比啊!

“那么,元侯主张以仁孝治国,并且把仁字当先,是吸取了先皇武帝的教训,想要以此规范以后君王们的随心所欲吗?”

这个问题却是非常犀利,几乎是直指内心。司马相如惊讶地抬起头来,他其实也非常想知道答案。

元召神色不变。他知道自己的一些长远想法,根本就瞒不过像眼前这两个聪明人一样的家伙。更何况,他也没想瞒他们。不管是司马相如、司马迁还是东方朔、终军这些人,都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和一些政策的执行者。将来的许多事,都需要和他们去并肩作战。

大汉太史令平静的看着元召,在这一刻,他收起了自己的卑谦和恭敬。事关重大,他想要看清楚这个注定会名垂史册的人物真实内心想法。

元召点了点头,面对着他们开始说话。如果接下来他所说所言传扬出去的话,必定会引起极大震动。但他相信,这两个人都是值得信任的。他们是真正的同道中人。

“其实,约束帝王行为这样的事,说出去惊世骇俗,但在春秋诸子的一些思想中,并不是没有先例可循……当然,那些只是理论。如果真正想在现实中实现,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而大汉王朝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如果我们这一代人能够牢牢的抓住,给这个帝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那么未来将值得无限期待……在我所希望的最理想状态中,君王将不再是一言九鼎。他将作为一个国家荣誉的象征,引领他的臣民……而国家大政的制定,取决于在律法制度规定范围内的大臣们商议后而行……。”

两个司马大人面面相觑,一种无以言说的感觉蓦然充满身心,那是全身汗毛炸开的感觉,那更是一种贯穿千年史册直击心脏的力量。原来……图穷匕现。元召要把这个帝国引领着走向这样一个方向!

新年过后就是新春,新春里的第一个节气就是惊蛰。天上的春雷虽然还没有响第一声,但在他们的心头,已经不亚于雷声震荡,霹雳豪情。

在到达长安之前,元召就这样说完了自己的话。或者说是,他终于对着最值得托付的施政助手和历史铭刻者说出了自己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