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二章 含元殿生波(2 / 3)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370 字 2020-07-03

重大,没有人会漠不关心。朝野之间,许许多多种议论开始浮现。而许多声音并不乐观,不免搞的人心惶惶,动荡不安。

也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未央宫中终于有消息传出来。皇帝陛下决定,要求所有在长安的朝廷大臣、宗室勋贵、各部有司长官、以及部分诸侯王,共同参加明日的大朝会。

所有人都预感到,皇帝陛下的这个特殊命令,很可能经过长久的考虑。也许,有些重大的事要发生了。

那天,也只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当所有该来的人都聚集在含元殿,皇帝刘琚平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努力的平息心情,以便使自己的思路更清晰。

这次朝会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讨论关于西征事宜的。主持朝会的尚书令东方朔,把这几天陆续收到的几封急报正式做了通报。虽然大多数人都已经通过不同渠道知道这些事,但真正在朝堂上听闻详细,还是都感觉到暗自心惊。

司马相如抱病而来,面容有些憔悴。自从前段时间为了帮助西征军度过瘟疫难关,主持筹备调度各种物资以来,他不分日夜的操劳,终于旧疾复发,已经修养了好长时间。皇帝本来已经批准他安心养病,但今天他还是来了。此时听着东方朔把所有事情都讲完,他和其他人一样,预感到事态可能比想象的还要严重。

“从玉门关外而来的消息,暂时就是这些了。相隔遥远,瞬息万变,那边也许已经有更多的事发生,我们却不得而知……只不过,可以预见,事情只有更糟糕。请皇帝陛下和诸位大臣一起早做决断,也许还能避免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事情既然牵涉到燕王和广陵王,就算是东方朔,也不能当众明确的说出自己的倾向。因为,如此事关重大,牵连广泛,皇帝陛下还没有表态,身为臣子的不能僭越。

含元殿上有暂时的沉默。正襟危坐的大臣们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不一样。这其中有部分从前与那两位王爷有过交往的人,已经在心中急速的权衡,不知道接下来他们会不会受到牵连。

趋利避害

,人性使然。谁也不想无缘无故的就招惹来祸端。更没有人想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未知。如果能够和他们脱开关系,谁也不想主动开口来评判这件事。

“在西征军遇到困难的时候,正应该同心协力,共赴难关……然而,朕的那两位王兄,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却偏偏在这个紧急关头,公开与西征军决裂。甚至不惜以牺牲诸将士性命的方式,想要实现自己的野心……如此行为,不仅对不起先皇和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更加对不起西征将士和所有的大汉民众。朕听闻之,同为高祖皇帝子孙,亦不禁深感有愧……若罪若罚,诸卿无需忌讳,可当殿直言,以纳善策。”

皇帝开口说话,每个人都听在耳中明白。虽然身为帝王,他极力的压抑了自己的情绪,避免失态。但大臣们还是从他的话语中,察觉到了隐藏的愤怒。对于一向温文尔雅的刘琚来说,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绪,在这几年来,还是第一次。

而这样的话,在大臣们看来,几乎已经可以称得上是诛心之语了。皇帝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确,要对燕王和广陵王治罪了。

按理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臣们就应该秉承皇帝意志,畅所欲言,对二王的罪过加以讨论,迅速制定惩罚措施,是诛是罚,立刻而定。

然而,含元殿上仍旧是一片沉默。谁都知道,燕王和广陵王的行动一旦展开,就绝不会那么容易收手。说不定现在西方大陆上已经互相残杀,血流成河了……如此大罪,按律必杀无疑!

“陛下,且请三思啊!燕王和广陵王无论怎么说,都是和陛下同宗同血的兄弟,更何况,先皇帝留下的血脉,除了陛下,就只有他们两个人了……。”

说话的是一位老资格的宗室老臣,声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