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节 争功(7)(2 / 4)

宋耻 狂人阿Q 4844 字 2021-05-18

北上逃跑的时候,对于这些外围骚扰的军队,展开了非常暴力的打击。很是奇怪,金军逃亡前,反而会发出一股择人而噬的气势,如同山中的猛兽。也许只是为了震慑敌人,也许是从野兽身上学到的,就好像蒙古人从狼身上学战术一样。女真人这种山林中的民族,也学会了殊死一搏这种战术。

这时候李彦先成了金军的目标,被主力回撤的金军盯住,将李彦先的舰队困在淮河,李彦先部队被击败,李彦先战死。

战士战死沙场并不是不能接受的命运,让人惋惜的是他的家人全家死光。都怪该死的西军传统,打仗竟然都要带家属。就像韩世忠带着梁红玉一样,不仅仅是因为梁红玉会武艺,就是一种传统。西军跟西夏人的战争,动辄积年累月困守孤城,带着家人在城中,也是一种安慰。另外,也可能是西军跟老对手西夏人学到的风气。西夏人也这德行,男人几乎全部当兵,女人则守城,全民参战。

李彦先带着家人在船上作战,战败后家人一个都没跑掉。

因为李彦先这个海州、淮阳军镇抚使战死,所以朝廷论功补缺,让李慢侯去顶替他。

反而是林永完美的按照李慢侯的设想,成为了通泰镇抚使,因为通泰被岳飞放弃后,金兵退走,一时出现真空,被他很轻易的控制,四处剿匪,很快就平定地方。已经在他实际控制的情况下,朝廷像对赵霖、刘位等藩镇一样,默认了他的实际控制,让他接替岳飞,成为第二任通泰镇抚使。

同样的考量,没有战死,随后收复高邮的薛庆,继续担任承州、天长军镇抚使,依然是基于实际控制的考量,而不是战功或者是否称职的原则。薛庆败而未退,在如今的环境下,已经是难能可贵的表现,但他毕竟战败了,如果放在朝廷控制力强的时候,那些文官弄死他都有可能。可现在非但不问罪,反而加官进爵,继续让他做镇抚使。

同样的道理,郭仲威在扬州,尽管李慢侯认为他的部队没有任何贡献,可是他也没犯错误,就因为他手里有三万军队,朝廷就不敢撤他的镇抚使之位,哪怕李慢侯为此做了很多准备,比如通过文官系统弹劾郭仲威跋扈,弹劾郭仲威的兵扰民,都动不了他。他反而继续加官进爵,扬州之战反而给他记下了一笔功劳,让他升到了右骁卫上将军这个从三品武衔,比岳飞的官职还高。

腊月二十八,除夕将近,等来这么一个消息,让李慢侯十分愤怒。

狠狠的折腾了扬州父母官晏孝广的女儿好几天,将这一阵子挤压的负面情绪统统释放,大年初二立刻跑去晏家忽悠老岳父去了。

对于官职,晏孝广反而很满意,因为作为扬州知州,当时的最高地方官,他自然要分润一些战功,加官进爵,加衔加品,一样都不少,甚至还比武将更快,文官就这点好处。

最让晏孝广满意的是,皇帝赐了他一个同进士出身,尽管这种非科举的同进士出身,在官场上是被人耻笑的,但作为文凭,却很是满足了一下他考不中科举的遗憾。后来左宗棠也被清廷赐过同进士出身的身份,就是因为这种身份,对于文人实在是太有吸引力。

作为这几年扬州攻防中,扬州甚至是淮东唯一一个正经地方官员出身的知州,晏孝广的表现非常显眼,因为别的地方虽然也有跟他一样勇于坚守的地方官,比如黄州知州赵令城,可是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在金军的进攻下,武将守城成功的都没有几个,更何况文官,可是晏孝广守住了。他还是晏殊的后人,这种名人光环,更加放大了他的功绩。因此此次叙功,他也荣升了好几级。

名义上,在淮南东路这片,他现在是最大的官员,淮东宣抚使,可以称他晏大使。

实际上,江北已经藩镇化,财权、政权、军权都是镇抚使说了算,宣抚使只是镇抚使跟朝廷之间联系的一个纽带而已,没什么实际权力。不过晏孝广保住了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