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春去秋来(2 / 2)

秦朝大将军 不吃小葱 2494 字 2020-07-08

“那陛下肯定很开心,他的外孙要出世了,恰好又碰上这样的喜事。”

“嗯。”

……

齐郡,某处海边。

“君侯,经过几天的努力,这大船,已经改好了。”一名船工指着海面上,那正漂浮着的战船,开口。

蒙泽眯了眯眼睛,点点头,“再检查一番,而后试水。”

“诺。”

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造船技术达到巅峰,是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也为人津津乐道。郑和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旗舰、主力舰。

而如今,海面上这艘要改造的船,正是蒙泽照着郑和宝船来改造的。总体设计上采用纵帆型布局、硬帆式结构,帆篷面上带着撑条相当于筋的加固作用。并采取“底尖上阔”的结构,船头昂船尾高。船体结构上设了多道横舱壁,把一整个舱按功能分割成多个小舱,多的二十八舱,少的也有二十三舱,有效的加强结构和分舱水密抗沉的作用,使船舶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分割舱段分类载货,满足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

基本船型为福船,外形为小方首,宽平艉,建筑形式属于楼船。

总之,很大。

几乎有一个足球场大。

至于实际的功效,蒙泽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达到明朝时期的水平,但想来,先秦时期齐国都能领着航海的技术,这些船工们,确实也是不容小觑的。

不是技术上不到位,而是想法上。

只要有人能够提出想法,他们,大多数都可以付诸实践。

这才是这一艘“宝船”能够被改造出来的最大原因。

“泽弟,一艘船,不够吧?”扶苏看向蒙泽,经过几个月的锤炼,他和蒙泽,皮肤都黑了许多,毕竟,他们大部分时候都和船工一起在进行劳作。

“自然是不够的。”蒙泽点点头,“说实话,我更希望有两只舰队,能够出行。”

“可……”

“时不我待。”蒙泽接话,“此前从高的信件来看,精耕细作的那套方法,对于农作物的产量确实有用,当然,也要看最后的结果。此事成功,就说明我们这边可以不用这么着急。”

“但是,兄长,西北,有匈奴!而南越之地,也还未完收取!陛下用兵的地方,太多了!还有阿房宫!”

蒙泽觉得,这些都是压力,如果不抓紧,几年后那一场危机,恐怕依旧会到来!

只有粮食!

足够的粮食!

才能真正收复六国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