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大势趋(1 / 2)

木兰笔谈 薛简霓 2350 字 2020-08-23

俞明末,现燕初,这是一个文人重新焕发光彩的时代。

燕武帝燕北寰一生久经沙场,个人轻文崇武,对俞明王朝原来科举提拔上来的文臣十分轻视。他认为天下文人都是读书读多的软骨头,而俞明正是因为兰溪江温与河东裴氏两派文臣党羽在朝廷相争,间接导致了灵帝末年的朝堂动荡,才能使作为俞明朝五大势力里中最末的北境燕氏趁势而为,成为这天下的新主。

所以,当北燕的势力跨过西北境,燕武帝入关登上帝位之后,他将北燕的旧臣以及许多原本就亲燕的势力,安置在朝堂与各地的高官要职之上,形成现燕初期牢固如铁链般的王朝势力。

武帝的一生都在南征北战,他手下的儿子们也是骁勇善战青出于蓝开元元年七月,长子燕霄率军一路攻下江南,金陵城不攻自破,金陵孙氏代表江南势力归降现燕;开元元年九月,次子燕尨东征玉氏、瀛洲、鎏金群等小国;而长子燕霄一路攻至岭南,琼州等地,俞明正式灭亡;三子燕號平定京畿之乱赫赫有功,更在开元元年十月北镇关外,赶退乘机入侵的柔然骑兵……

那是燕氏一族和新王朝,最为风光传奇的一段历史,那也是北境英雄辈出热血激昂的一曲壮歌。

武将争锋,文臣却是凋零。

这片大地上,动荡逐渐安定,战火慢慢熄灭后,黎民百姓是开始期待恢复原来所熟悉的秩序。

武帝晚年,开元八年和开元九年,这两年都发生了一件令朝廷内外倍感震惊的事情,一件是小燕王燕號拥兵自重,其部下为其筹谋反出现燕,割据关外自立为王。

燕北寰未登帝位时,就是俞明的燕候,三子燕號是他寄望最深的皇子,现燕建立后,燕北寰更将原来的封地划给了他的这个儿子,封为小燕王。就是这个他最为得意的儿子,在开元八年犯下了意图谋逆的重罪。最后,武帝震怒,褫夺掉了三子燕號的兵权与封号,贬为庶人,幽禁在皇宫的南宫。

那时,就有大臣提议,若是依照了俞明的旧例,早早立了小燕王为太子,定下天下民心,也不会有部下为其筹谋谋反之事。

而在开元九年,燕北寰的旧臣,与他一起在北境草原长大的异姓兄弟,曾经溯方部的首领,现燕的襄国公吕送,却无故斩杀朝中派到封地的来使,将来使做成意外身亡的假象欺瞒朝廷,后被其府邸长史告发。吕送事后毫无悔意,又纠结临候、河东裴氏两方势力,举兵而起。临候假意应允,转头就联合宸王燕霄趁其不备一路围剿,将吕送及其部下兵马围在了一处山谷。结果,吕送的女婿,也是他的幕僚,大义灭亲,于帐中斩杀了吕送,后率残部投降宸王。

吕送的女婿则是河东裴氏的子弟,名唤裴安之。

这一次很意外,并非是燕军的兵马用血与铁,重新捍卫现燕王朝的尊严。

那时,又有人说河东裴氏是世代簪缨之大族,虽在前朝参与党争,可其族中也不乏明礼守义之辈,若是朝中也有科举,收纳天下有才之士,裴安之之流能为朝廷效力,也可保社稷昌盛。

到了暮年的燕武帝,在坐稳了江山十载后,不知在哪一瞬间,思虑起这片大地古往今来的传承使命,当他不能再振臂一挥一呼百应时,他费尽心机得了的山河,该用什么办法来维护得住?是靠他的儿子们手中的刀剑,靠北境入关后的旧部兵马,还是靠这片大地上数百年来朝堂之上人心所向逐步完善的规则?

是到了这个时候了吧。

燕武帝十一年春,朝廷经过了十年的贵族推选臣下的推举制后,重新开放恩科,启用从大观朝开始的科举考试甄选来自民间的有才之士,无论寒门世族,必是通过科考者,皆可入仕为官。

燕武帝燕北寰病逝前,在最后一次的殿试之中,他见到了一名考生,那是他曾经的一位的故人的儿子。

那位故人正是前朝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