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相互试探(2 / 3)

完工。”

王溥又问“那东侧呢?”

蔡令性道“东侧是汉江转向的天然屏障,而汉江与岘山之间,最窄处只有数十米,目前因刘殿头在那里挖山烧石,现在还没有顾得上。

若是动工,只需半个月,就能在山岭与汉江之间修建城墙。”

“真是天然宝地啊,那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制,襄阳有多大?”

“汉江到万山也是二十里,岘山隘口到汉江十二里,总面积与樊城差不多。”

王溥楞了一下,又问“可会被人断水?”

“襄阳有檀溪这条河,护城河又能从汉江取水,断不了水源。”

王溥沉吟了一下说道“二哥儿,一个襄阳,四周环山,环水,面积就有开封府大。如此看来,樊城这边可以暂时不用筹谋,等以后宽裕,再徐徐图之。”

赵德昭点了点头,又问“襄阳如今有多少户籍?”

“襄阳内城只有不到万户,三万余人,不过城外与樊城人数加起来,有近五万户,三十万人。”

“整个襄阳府加上南阳府呢?”

“襄阳府如今辖十三个州县,人口超过两百万,南阳府略小,也有两百万。不过若将山南东道人口加上,就没有统计过。”

山南东道包括了河南南部,陕西东部,西川东部,几乎整个湖北,这要算起来,人就多了。

主要是南平政权如今刚被消灭两年多,湖北区域山贼,水盗横生,大部分人口都没有统计过。

赵德昭望向了蔡令性,见此人表情平静,有问就有答,毫无仓促。

虽然听赵匡胤说此人是老成持重之辈,无甚才华,可是现在看来,这个对当地了解无比的官员,一个负责任的官员,并不像赵匡胤说的那样无能。

赵德昭又带考校地问道“如今襄阳由州升京,蔡刺史以为,这襄阳该如何升级?”

蔡令性迟疑了一下,说道“此事朝廷自有定议,属下不敢妄自揣测。”

“我们如今是私下闲叙,但说无妨。”

蔡令性犹豫地望向了王溥,见他也是笑着点头,知道自己躲不过去。

他沉吟了一番说道“襄阳自古以来就是重镇,春秋早期的楚国,一直就是以襄阳为中心发展自己的国家。不管是以丹阳为都,还是以鄢都为都之时,襄阳都是最大的城市。”

这里的丹阳不是后世的丹阳,而是位于淅川的丹江口水库,楚国被驱逐向南,先在河南淅川立都三百年,后在鄢都(襄阳辖宜城境内)立都一百多年。

楚国八百多年的历史,有一半的时间,都是以襄阳为中心发展。

“其后世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也让这个得天独道之地一直没有能得到发展。可即便如此,历朝历代襄阳依旧是繁华之地。

唐设开元十五道,山南东道就是其一,治所襄阳。南平抵挡我大宋,也是以襄阳为首,襄阳破,南平不到两年就灭于我大宋。

此地汉江穿腹,土地肥沃,河道纵横,实乃一等一的鱼米之乡。属下在襄阳为官三年有余,此地繁华尤胜中原。

可留守此次前来,非为农,而为工,属下对工无知,故此不敢胡言乱语,扰了留守大计。”

老滑头,说了半天,看似说了很多,自己一点意见都没有。

不过,他现在已经有些改变主意了,想要留下这个老滑头。

赵匡胤为了扶持他,派来了王溥,沈义伦,卢多逊。

王溥任汉京府尹,卢多逊任兵曹,沈义伦任转运使,兵马都部署,除了王溥是民政,剩下两员大将都是军职。

军政上,目前留了一个观察使的空缺,不让人碍了赵德昭的事。

在民政上,其实也故意留下了不少大缺,比如文散官最高等级的开府仪同三司。

按照宋初的配置,一个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