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状元之位,花落谁家(2 / 3)

名单呈奏上来,然后把每个人的主要情况也一一做了介绍。

约莫说了个半个时辰,才把这些人的大概情况说了一遍。

李世洵听的很仔细,但期间没有问过一句话。

当蔡云培说完之后,他便开始提问,而且问的很仔细。蔡云培不愧是官场老手,早已事前做好了完全准备,基本上解决了李世洵心中的疑惑。

“这四百二十人名单中,有多少是朕的那几个儿子推荐的?”李世洵淡淡问道。

蔡云培听的心弦骤然一紧,字字斟酌道“回陛下,诸位殿下皆是爱才之人,即便有推荐之人,那也是主动为陛下分担压力,为朝廷精心挑选良才,实属难能可贵。”

李世洵冷笑道“那也真是难为他们了。”

蔡云培赔笑道“陛下,微臣与诸位大人商议过,大家都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本届春闱的学子质量要比之前两届高出许多。所以,今年榜单人数比往届要多出三十个名额。这些人,筛来筛去,实在没法划掉。”

“朝廷用人,不能完全按照惯例来,该打破惯例时就要打破。真真实实做到,不及一格用人才。这次,朕看你们做的就很好。”李世洵神色坚毅道。

“陛下圣明!”蔡云培开心笑道。

李世洵笑了笑,关切道“蔡爱卿这些日子辛苦了。”

“陛下,微臣诚惶诚恐。如今正是朝廷用人之际,倘若微臣未尽职责,岂不是辜负陛下隆恩。再者,本届春闱之事,公主殿下亦是劳心劳力,大小事务,亲力亲为,这才保证最大程度选拔优秀人才。”蔡云培不敢贪功,自然把李景璇推了出来。

李世洵会心笑道“长乐做事向来思虑周全,井井有条,有她在后谋划,朕大可安心。”

蔡云培笑着点头称是,随即话题一转,试探道“陛下,公主殿下虽为女儿身,但亦有男儿之志,实乃朝廷幸事。微臣以为,公主殿下已到出阁之龄,陛下是否考虑册封为衡山郡公主,赏赐汤沐邑,以示陛下钟爱之心?”

李世洵微微一怔,看着蔡云培沉声道“朕若没记错的话,《南唐六典》中有言,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这点,你这个礼部尚书应该比朕更清楚吧。”

蔡云培胸有成竹道“陛下方才所言,不及一个用人才。该打破惯例的时候,还要打破惯例。”

李世洵沉默起来。

他对李景璇宠爱有加,一方面来自她的聪慧,善解人意,能够很好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深得他心;另一方面是出于对其母亲的愧疚,想在她身上给予足够多补偿。

但对公主亲封这件事上,再往上推,历朝历代鲜有以名山大川作为封号。即便有亲封,也是在其出嫁时才会册封,并且赏赐汤沐邑。

他身为南唐皇帝,若表达作为父亲对女儿的爱意,似乎也只有通过册封方能显示出来。

“这件事,朕会考虑一下。”李世洵淡淡道。

蔡云培心中已然有数,继续奏道“陛下,这前三甲名单还有异议?若无异议,微臣就去办理开榜事宜。”

在这份名单中,状元为楚逸,榜眼为杨俊,探花为温庭恺。

“这个温庭恺是何人?”李世洵问道。

“回陛下。温庭恺乃小楚大人的结拜兄弟,后不知何故,离开烟凌书院成为相王的门客。此人虽然相貌有点含蓄,但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才华出众,出手文章着实让人惊叹。”蔡云培如实道。

“你有什么建议?”李世洵问道。

蔡云培早已打好腹稿,沉吟片刻道“陛下,小楚大人贵为天朗将,虽不在朝廷体制之内,但也算是位极人臣。小楚大人此次参加春闱,本就成为众人关注焦点。而且,许多人都睁大眼睛,看着状元之位究竟花落谁家?”

“哦?他们如此关心状元是谁,居心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