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声援立陶宛(2 / 3)

我看报纸不都是对东欧的情况热烈欢迎么。”

“英国的报纸当然是欢迎敌人出丑了。”艾伦威尔逊沉吟一下道,“至于困难,也不一定就像是报纸说的这么困难。”

无上权威又不是苏联人,虽然去过几次,但不敢说自己能够对苏联就了解,哪怕只是大概。

只能从自己的记忆当中往上面套。在他的直观评估当中,苏联怎么不得是一个加强版东北?

大概就在当前这个时间点上,他的前世就应该出生了,出生在一个只有一千五百户的林场当中,这个林场的规模在林业局当中不算小,当然该有的也都有,林场还有一个医院,有一百个床位服务林场职工和附近乡村。

至于上级的乡镇级林业局,也就是后来居住的小镇,有两家医院,一个属于林业局这个企业,一个属于地方政府。

六座小学,林业局三个,城镇两个,朝鲜小学一个,五个中学林业局三个,地方一个朝鲜中学一个。

他要是没有记错,这个时间两座医院都是二甲医院,至于三十年后,两座医院都是二乙医院。

就拿林场医院来说,院长应该是沈阳医科大学毕业的医生,在他父亲的叙述当中,九十年代的林场医院医生很有能力,至于三十年后的林业医院,医疗机械很新,至于医生么。

好医生都已经走了,林场医院的院长已经回到辽宁做科室主任,后来林场医院变成了一个仓库,用来做木材加工,如果没有记错,当下这个时间,雪城应该还有电视机厂等电子厂,所以他说苏联是加强版的东北,绝不是瞧不起苏联,恰恰相反,他觉得苏联很强大。

一个企业乡镇存在两个二甲医院的配置绝对不低了,要是出现什么不可抗力的风波,东北的乡村理论上是最能够扛的。

虽然早已经衰落,但是硬件还存在一些,普通的乡村还会更加艰难。

苏联的水平本来就不低,至于出事的立陶宛更是苏联最发达的地方,艾伦威尔逊今年开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如何被立陶宛的专业人才一个润的渠道,真正有才能的人自由世界也是需要的,人才创造的价值肯定高,谁不喜欢?

“我记得新闻上一般都再说,英国的医疗处在世界先进水平。”费雯丽皱着眉头反问,“难道这是假的?”

“是你的地位能够享受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医疗,不是英国公民都能享受到。英国公民享受到的公众医疗,肯定不如苏联。”

艾伦威尔逊纠正大英国宝的错误认识,英国一个乡村存在好医生的可能,只能说明英国的医疗体系出现了漏网之鱼,苏联那边不同,待遇上都差不多。

所以英国当然需要大量的医疗人才,来弥补本国人手不足的问题,立陶宛局势刚进入白厅讨论,很快就在艾伦威尔逊的主持下,成了如何让立陶宛的各种人才,来到更好的平台比如说英国,作者被刨除在外,那不是人才,任何国家都有的是指点江山的作者。

立陶宛是苏联最发达的地区,当地的科研力量肯定也是不低的,所以一些领域上的研究人员,也在此次的争夺之列。

这种事英国已经不是第一次做,革新开放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这么做了,连越南都逃不过被虹吸,基本上是来者不拒。

已经有负责签证审核的公务员,接到了伦敦的召唤,从新加坡赶回来,负责对接立陶宛动荡之后希望有更好生活的润党。

立陶宛的局势似乎并没有影响到莫斯科,但这其实只是契丹人需要时间来组织民意,就在阿里克谢耶夫想着,父亲还是夸大了,契丹人再怎么也不能分裂自己的祖国。

什么都不抗念叨,接受了契丹人感召的自由派出现在了莫斯科接头,参加者无一例外都在高举着俄罗斯的传统三色旗,甚至还有帝俄的国徽,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契丹人本身行走在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