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1 / 3)

公元950年,在43年前,那个遥远的、存在祖辈甚至父辈心中的帝国,那个传说中的大唐,灭亡了。

在39年前,张氏建立的金山国这个历史书中写着为大唐河西节度使的政权被西州和甘州两地联合的回鹘人入侵,虽然张氏两代人率领当地人民艰苦抵抗,但就瓜沙二州这点实力最终无力地方城破国亡,这场还没结束的战争让归义军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死伤惨重。看到结局已定的张承奉为了保全河西的百姓不遭到屠杀,决定不再抵抗,率领百姓投降了回鹘人,但没有头投降甘州回鹘,而是转为投降高昌回鹘(西州回鹘)。

而西州回鹘为了得到进入河西,一统河西的机会。狂喜的接受了张承奉的臣服,为了约束张氏在瓜沙二州,甚至说为了剥夺张氏在河西的威望和权利,明升暗降的册封张承奉为汉部的叶护或汉部汗王,并要求其迁往原唐北庭都护地区作为汉部的驻地。剥夺了张氏对瓜州、沙州的统治后,也直接让两个回鹘政权连接在一起,滋生了矛盾,最后大打出手,为的就是抢夺富裕的瓜沙统治权。而河西的汉人、高度汉化的粟特百姓,日子又回到了当年吐蕃统治的时代……,回到正题,迁徙到庭州的汉人与回鹘、葛罗禄等诸多突厥语族人开始了共同游牧的生活。

张承奉到在北庭组织众多汉人百姓开始和当地的游牧部族共同以游牧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虽然很辛苦但大家为了生存不得不如此,同时也开垦一些土地进行耕种,庭州拥有丰美的草原但也有漫长的冬季,贫苦的汉部挣扎着在回鹘人之下生存着,日子艰苦,但也有希望,汉人依靠放牧和耕种土地获得食物和马匹,众多回鹘治下的河西、高昌及西域的汉人也迁徙到张氏领地内,日子逐渐的向好的方向发展着,但好景不长,上一代回鹘可汗去世后,张氏参与了几位汗位继承人之间的争斗,因站错了队,又因为汉部顽固的坚守汉人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字,与高昌的回鹘文化格格不入,以及河西不断出现众多蕃汉动乱、许多不满回鹘人统治的河西百姓迁徙了到北庭汉部,相对的也壮大了张氏的实力,新可汗认识到汉部的威胁,决定消灭北庭的汉部。

虽说经过几年的发展,汉部逐渐壮大起来,并吸引着整个西域众多的汉人,汉部以汉人和汉化的粟特人为主体,众多说突厥语的回鹘人、葛罗禄人、黠嘎斯人部落加入汉部的领地,整个汉部拥有六万多户左右的百姓,这里的汉人多来自西域,多为唐朝迁徙过来的定居的百姓,也有从河西听到商队介绍不远千里来到这里的。虽说汉人已经学会和适应游牧生活和草原上的生存方式,但毕竟时间太短,张氏的家臣们主张西迁,多年游牧的生活,知道了西方拥有庞大的草原。为躲避回鹘人的兵锋,张承奉思前考后决定先避开回鹘人的大军,然后看情况能打就趁此机会报复一下这些该死的背信弃义的蛮子。

还没准备行动就遭到了当地回鹘部族的背叛,因为汉人的到来挤压了回鹘人的牧场,也因为汉人的勤奋好学,逐渐的从一个游牧新手学会了熟练的游牧生活逐渐富裕了起来,嫉妒、贪婪,渴望得到汉部财富的回鹘人又是整个西州、庭州的主要势力,所以其肯定不甘心的。就此汉部陷入了内乱,在成功镇压消灭了回鹘部族的叛乱后,面临即将从高昌到来的回鹘大军,张承奉无奈只能带领汉部向西迁徙,失落的汉部百姓军将们只能把物资和帐篷装上马车,骑马驱赶着牲畜,选择离开了这个这里。穿过七河草原,进入基马克人的国度。

为了保护本就人口不多的汉部,张承奉创建了千户制度,把汉部所有人,打破所有旧的社会组织,把所有部族部落混编,编制为以户为最小的单位兵民一体的千户,一千户百姓为一个千户,平时生产,战时为军,千户的管理者由张承奉任命军官管理军事,官吏管理生产和行政,张承奉直辖所有千户,组成了游牧的相对集权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