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山寨版均田制(1 / 2)

古代的徭役分为力役和兵役两部分,力役是指老百姓要无偿为国家进行各种劳务活动,主要是种植庄稼,而兵役则是指老百姓要无偿当兵。

刘辩现在实行的制度,说白了,其实就是力役的一种,反有工作能力的老百姓,都得为国家耕种,不同的是,别的君主不会给老百姓奖励,而刘辩则会让他们至少能够吃饱穿暖。

现在,他给出解除三十年的徭役规定,就等于是给了这些人三十年的耕种自由。

凡是他们自己种出来的庄家,都归他们自己所有,国库和官员不会强制性征收。

这对老百姓来说,是大喜事一件!

过去他们想攒点粮食攒点私房钱,难于登天,因为收成都被国家给征用了。

但现在不同了,只要他们勤快,发家致富不再是白日做梦!

诸葛亮乘坐着马车经过大街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很多说书人,开始讲述乌桓的故事了。

其中最受欢迎的,自然是刘辩亲自率领着大军攻陷乌桓所有部落的故事。

想当然尔,一定是有士兵嘴大把战场上的事情给捅了出去,不然,说书人不会知道的这么详细。

不过,这些事情无伤大雅,反而对树立刘辩的威望很有帮助,因此,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来到宫中,诸葛亮立即跟刘辩提起了此事,并且赞赏道“陛下免除三十年徭役,短时间看来,是朝廷的损失,国库的损失,乌桓的损失,但从长远来看,利益无穷啊!”

刘辩笑了笑,随即又道“只可惜,百姓们只是为此津津乐道,愿意去的人,还是不多。”

诸葛亮摇头道“这,恐怕也得怪陛下您了。”

“我?”

刘辩不明白。

诸葛亮笑着解释道“在陛下的管制下,陛下领地里的百姓安居乐业,吃饱穿暖,很多都过上了富足的稳定的生活。这三十年的徭役,免不免除,对他们来说也就是锦上添花。为了这么一朵花,背井离乡,老百姓们只怕是不愿。”

刘辩了然的点头,原来是这样。

他站起身来,负手道“看来,要让他们踊跃报名,我还得加大筹码。”

“还加?”

诸葛亮一怔,免除三十年的徭役,这在过去也是极少施予的恩惠,再加,是不是太过了。

“陛下,您免除三十年的徭役,朝廷上下已经是称颂一片,老百姓们既不愿,便强制性的征用罢了,何必如此牺牲朝廷的利益?”

刘辩闻言,却是摇头笑道“先生,您跟了我这么久,还不了解我吗?我做这个皇帝,为的可不是享受老百姓给我带来的利益,正相反,我是为了让老百姓过的更好,才坐上这个位子。若非要牺牲,只要老百姓舒服,我宁愿牺牲朝廷的利益。”

听到此处,诸葛亮完全的愣住了。

这样的话,他过去不是没有听过,可他总以为那都是些漂亮话,登上帝位之人,多多少少都有些野心,老百姓都是贱籍,哪里能入得了贵族皇族们的法眼?

能够愿意在皇族贵族赚取无数利益的基础上,也让老百姓过的舒服,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牺牲朝廷的利益,让老百姓满意,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刘辩完全没发现诸葛亮已经呆住了,他背着手,仔细的思索了一番,忽然道“不知道均田制有没有用。”

“均田制?”

诸葛亮一怔,这又是什么新鲜的玩意?

刘辩笑着解释道“这是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把乌桓的土地,按照人口数分给那些百姓,在一定时间之内,属他们所有。超过一定年限后,朝廷再收回来,重新分配。你觉得,这种制度可行吗?”

诸葛亮听完,震惊不已。

这种制度,当真是精妙!

乌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