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二章 内官杨渠 李佑的心(求订阅)(2 / 3)

李佑的大唐 西关钛金 3414 字 2021-10-15

有喊中官的,因为宦官多在宫中或内廷服役,这是相对与外朝而言,因此多以“中”、“内”之名冠之。宦官充使称中使,权势宦官称为中贵。

我们所知道得太监这个词,其实是明朝以后的事情。太监,原本是古代职官的名称,在唐朝、辽时期都有太监官职的设置。

明朝大家都知道,是宦官最为盛行的时代,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便于管理宦官,使能各司其职,废内侍省,设九监、二库、六局,后来发展为二十四衙门,即十二监、八局、四司,各设掌印太监领导,专管皇帝及皇室吃喝拉撒睡等诸事,后来又设立了由宦官负责的东厂、西厂、内行厂,对官府和百姓进行侦缉和刑狱,又插手干预财政、管理皇庄、经理仓场、提督营造等。

宦官因为权势膨胀,于是拍马屁的人就多了,太监原本是少数上层宦官的称呼,而到了明朝,不论其职务高低,无不点头哈腰,以尊其长官之例,通通戴上了“太监”这顶高帽子。久而久之,太监便成为了日常用语。到了清朝,太监便成了宦官的通称。

还有一些是具有感情色彩的称呼,其一尊称如“公公”、“老爷”;其二鄙称“宦竖”、“阉竖”、“内竖”;其三专指阉割了生殖器官,如“刑人”、“刑余”、“净身”;其四是以宦官的职务来称呼,如“黄门”,因汉朝皆以宦官充任黄门令、中黄门、小黄门等职而得名。

听到了月影的声音,李佑揉了揉眼睛微微有些讶异的回道:“几点了,杨内官怎么来了?”

“哎呦...我的齐王殿下...都快十点了...咱家都陪着陛下开完了朝会了。”说着,杨渠走了进来,李佑这个时候也起身了,打了一个哈欠道:“都十点了...我就是了闭了一下眼睛而已。”

看到李佑起来,杨渠连忙上前帮着穿衣,要知道可以享受杨渠帮着穿衣的,就是太子也不行,曾经李泰有一次夜宿宫中,起来的时候晚了,杨渠过来催促,看到杨渠,李泰知道杨渠是自己父皇的心腹,但是要知道他李泰也是父皇的爱子。

被催促的李泰不开心,就想着给杨渠一个下马威,让杨渠给自己穿衣,谁料到杨渠淡淡的笑了一下道:“咱家手受伤了,不能为魏王穿衣...。”随后二话不说就离开了,一点面子都没有给李泰。

李泰都快气死了,要知道那个时候李泰是圣宠在身。

有一次,有人为了诬告魏征而告诉唐太宗,朝中三品以上的大臣对李泰不够尊重。

结果李世民一听,以为自己心爱的儿子受了委屈,雷霆震怒之下二话不说,立马把那些大臣召进宫来严词质问一番。房玄龄等人被吓得是不敢说话,唯有魏征梗着脖子据理力争。

最后李世民承认自己是因为对李泰的私爱而忘公了,然而事后对这只青雀的宠爱依然是该怎么来还是怎么来,大臣们也无可奈何。

杨渠居然敢不给自己穿衣,李泰立即挪着自己肥胖的身躯去找自己的父皇哭诉了,本来李泰以为自己的父皇一定会帮自己的。

可是当自己哭得伤心之后,李世民却很意外的第一次并没有责怪杨渠,反而是笑着为杨渠开脱,说杨渠确实手受伤了,穿衣找其他人也可以。

终于,李泰第一次知道了杨渠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不过,李泰不会想到,此时的杨渠正在热心的给李佑穿着衣服。

“杨内官...香水,香皂...都用完了吧...这次来了就多带点回去,还有手表也带两块,你是父皇身边的近人,时间掌握是最重要的...。”

李佑站在那里被穿着衣服,嘴却不闲着。

杨渠笑了笑:“那倒是好,我们呀也正是闹心这时间,你说这陛下一个时间,我们一个时间,对不上呀,现在好了,有齐王殿下您的手表,咱家这些老奴,也可以新奇一回了。”

“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