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大瀛吴国(一)(1 / 4)

在刘瑁一统华夏的同时,就在不远的倭国岛屿之上,一个新的帝国也建立了起来……

倭国,邪马台国国都,吴城。

在占领九州全境后,孙权已不再是那个仓皇逃窜的流亡者,而是一位拥有强大军队和稳固根据地的诸侯。

他站在九州北端的高崖之上,目光越过波涛汹涌的关门海峡,投向了海峡对岸那片更为广袤的土地……

三日后,王庭之中,一场激烈的争执正在进行。

“主公!”

性如烈火的潘璋按着刀柄,大声建言。

“本州地大物博,乃倭地之心腹!只要我军以雷霆之势,直捣出云、吉备等强豪,斩其首,破其胆,则本州可定!

那四国弹丸之地,不过是些渔夫蟊贼,待我等拿下本州,他们自会望风而降,何必舍本逐末,在此等小事上浪费兵力!”

(编着注:为了便于诸位理解,这里取用了现在日本的岛名,但那时四岛均未有名,当地人大概率会以国家称岛名,譬如邪马台州等,但一则没有确切文献,二则为了防止诸位弄混,这里统一为现代的日本诸岛名称)

一旁的徐盛亦是点头附和,作为曾经与刘瑁、曹操争雄的他们来说,眼界早已超脱,区区四国,根本入不了他们的眼……

然而,须发皆白的吕岱却摇了摇头,他手持节杖,缓缓出列。

“文珪此言差矣。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四国虽小,但其民风彪悍,水手众多,惯于在岛屿间穿行作战。

若我军主力尽出本州,战事一旦胶着,其从侧翼袭扰我九州根本,断我粮道,则我军危矣。

故依老臣之见,当先取四国,将其化为我军东进的跳板与坚盾,届时再合两路之兵,图谋本州,方为万全……”

“我同意吕先生的看法……”

一名身着汉服的倭国男子操着不太流利的汉语开了口。

他名叫难升米,是原本理应出现在《三国志》史书中的人物,是邪马台国中少数精通汉文化、富有远见的官员。

当孙权大军压境,卑弥呼的“鬼道”无法阻挡吴军的强弓硬弩时,他力劝女王投降,但未被采纳。

都城陷落后,他主动面见孙权,用略显生硬但流利的汉语说:“天道更易,神器有归。陛下非劫掠之寇,乃开基之君。邪马台之民,亦可为陛下之子民。”

他的言辞和见识让孙权颇为意外,将其视为“瀛洲之张昭”,任命为“博士祭酒”。

不久后他就成为孙权最重要的文化顾问,负责翻译、传授汉文典籍,制定礼仪制度,并协助管理邪马台旧地的民众,极大地缓解了两地之间的文化隔阂和统治阻力。

“我不同意!此时就应该去打本州,打赢了本州,四国自然降服!”

一个看上去浑身肌肉块的矮壮汉站了出来,他叫熊袭丸,是狗奴国内“熊袭”部族的首领。

熊袭人以山林作战和悍不畏死闻名,是狗奴国军中一支独立的强悍力量。

他们对卑弥弓呼本就若即若离,只服从于更强的力量,孙权在宴会上雷霆般的手段和之后展现出的强大军事实力,让熊袭丸感到兴奋,他认为孙权才是真正的“猛者”。

于是在孙权杀了卑弥弓呼和狗古智卑狗后,他主动带领族人投靠,声称:“只有最强壮的头狼,才配统领狼群!”

“哼!狗奴国的人见识就是浅薄!”

此时说话的名叫伊支马,是邪马台国的军事指挥官之一,他在守城战中目睹了吴军恐怖的战斗力后,为了保全城中百姓和士兵的性命,在城破之际向孙权请罪,并请求善待降卒。

孙权欣赏他的责任感和实务能力,任命他为“抚夷中郎将”,负责整编和训练邪马台的降卒。

他将这些缺乏训练的士兵融入吴军的体系,担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