缢鬼(1 / 2)

缢鬼又名吊死鬼,指上吊而死的厉鬼。

根据民间传闻说,缢鬼喜欢纠缠有着求死之心的人,看着他们自杀死去,或者是勾引生活不顺,极为倒霉、抑郁的人自杀。

也有传闻说,缢鬼在引诱他人自杀后,其魂魄能钻入自杀之人的躯体中,相当于煞鬼回煞的重活一世,不同于一般的鬼附身,这种情形的附身,具有一定的因果效应,能够长时间维持下去,而且无惧阳光,大白天也能出现。

清朝著名小说家乐钧先生,便写有缢鬼找替身的故事。

通常来说,缢鬼的形象较为恐怖,这与上吊自杀有关。

外貌特征:披头散发、脸色苍白、双眼突出、脖子有血痕、长长的舌头。

....

书名:《耳食录》

作者:乐钧

原文:

临川刘秋崖先生,旷达士也。冬夜读书甚勤,常忘寝。邻有少扫,亦夜纺不辍,声相闻也。

一夕漏二下,闻窗外窸窣有声响。于时淡月微明,破窗窥之,见一妇人傍徨四顾,手持一物,似欲藏置、恐人窃见者,屡置而屡易其处,卒置槁稻中而去。秋崖烛得之,乃一麻绳,长二尺许,腥秽触鼻。意必缢鬼物也,入室闭户,以绳压书下,静以待之。

已闻邻归辍纺而叹,叹不已,复泣。穴壁张其状,则见缢鬼跽妇前,再拜祈求,百态怂恿。妇睨视数四,遂解腰带欲自经。缢鬼喜极踊跃,急自牖飞出。妇则仍结其带,有踌躇不行之状。秋崖知鬼觅绳也,无绳必不能为厉,遂不呼救,而还坐读书。

有顷,闻鬼款其门,秋崖叱曰:“尔妇人,我孤客,门岂可启乎尔能入则入。”鬼曰:“处士命我入,我入矣。”则已入。曰:“适亡一物,知处士藏之。幸以见还。”秋崖曰:“尔物在某书下,尔能取则取。”鬼曰:“不敢也。”曰:“然则去耳!”

鬼曰:“乞处土去其书,不然,恐处士且惊。”秋崖笑曰:“试为之,看吾惊否。”鬼乃喷血满面,散发至腰,舌长尺馀,或笑或哭。秋崖曰:“此尔本来面目耳,何足畏!技止此乎”鬼又缩舌结发,幻为好女,夭袅而前,示以之态。秋崖略不动。

鬼乃跪拜而哀恳,秋崖问:“欲得绳何为”曰:“藉此以求代,庶可转生。无此则永沈泉壤。幸处士怜之”秋崖曰:“若是,则相代无已时也。吾安肯为死者之生,使生者死乎?冥间创法者何人执法者何吏乃使生者有不测之灾,而鬼亦受无穷之虐也,庸可令乎吾当作书告冥司,论其理,破其例,使生尔。”鬼曰:“如是则幸甚,不敢复求代矣!”

秋崖取朱笔作书讫,付之。鬼曰:“乞焚之,乃能持。”焚之而书在鬼手,复乞绳,因去其书,绳亦在鬼手,乃欣喜拜谢而去。还视邻妇,亦无恙。

译文:

古时,在江西的临川,有一个叫做刘秋崖的教书先生,此人好读书,经常废寝忘食。

一天夜里,他正在读书,突然看见月光下有个女子,偷偷摸摸地往草垛里藏了一件东西。

刘秋崖用蜡烛一照,发现是一条麻绳,闻起来还有一股腥臭味。

刘秋崖一看便知,这是缢鬼用来害人的东西,于是便藏了起来。

约莫过了两个时辰左右,刘秋崖听到邻居家里经常纺织到深夜的女子在哭泣。

而此时那个缢鬼又出现了,它对那个女子百般引诱,劝其上吊自尽,然后它似乎又在寻找什么东西。

刘秋崖这时知道是它找不到了自己所埋的绳子,失去绳子的缢鬼无法害人,便默不作声。

缢鬼知晓乃是刘秋崖所为,便来到了他的家门口,说道:“我丢了一件东西,还望先生可以还给我。”

刘秋崖道:“你的东西就在我的书底下,你有本事就来拿走。”

缢鬼先变化成散发吐舌的鬼怪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