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禅在茶中(2 / 3)

扬锋汉起 宇十六 3414 字 2022-06-17

津解渴,几位檀越远道而来,不妨多饮几杯。”

杨安玄嗅着茶香,轻呷了一口,茶水微甜,涩中回甘,算是茶中珍品。

一盏饮尽,放下茶杯,杨安玄道:“小子亦好茶,研制了一种新茶,得郗刺史赐名‘碧春’。得知大师喜茶,冒昧前来请大师品鉴。”

慧远喜道:“郗檀越的信中已经提及,说新茶品质极佳,贫僧正想一试。”

杨安玄拿过竹篮,掀开覆在上面的布幔,将茶具一件件取出。

刘程之看到青瓷茶盏,略带讥讽地嘲道:“小友真是富贵中人,这套青瓷茶具素雅可喜,倒让人忘了饮茶。”

杨安玄只作不闻,煮水、涤器、分茶,从容施为。

张诠见杨安玄从竹盒中取出粒粒茶叶,讶声道:“散茶乎?”

摊开手掌示意杨安玄勺几粒到他手中,张诠轻轻捻动茶叶,感觉着茶叶的脆爽,放于鼻下,香气淡雅清幽,不禁赞了声,“好茶。”

等沸水冲入杯中,茶叶在水的作用叶舒展开来,颗颗如同新芽初绽,着实赏心悦目。

茶汤的颜色在青瓷的衬映下如同新绿,刘程之端起茶盏,满面陶醉地深吸了一口气,道:“光闻此茶便让人神醉,好茶。”

慧远慢慢地品着茶。一杯饮尽,道:“此茶汤清、味酣、香味淡雅,未加他物(1),方得本色。阿弥托佛,善哉善哉。”

双掌合十,对着杨安玄一礼,慧远道:“此茶得清净、自在之意,与佛有缘。”

“清爽可口,香气袭人,饮之忘忧。”刘程之放下茶盏,道:“再来。”

杨安玄提壶续水,再次冲泡。

清风徐来,树下众人静坐无语,沉醉在茶香之中。

一连冲泡了四次,渐至无味。

慧远目现喜色,道:“贫僧似有所悟。”

杨安玄合十道:“请大师赐教。”

“茶味由浓变淡,直至无味,有如佛法所言万有一空,一空万有,诸相皆尽。”慧远微笑端坐,口中诵佛。

刘程之和张诠齐声贺道:“恭喜大和尚饮茶悟禅,佛法精进。”

慧远站起身,合掌举在胸前,对着杨安玄低头礼道:“此茶与佛有缘,贫僧想请杨檀越将制茶之法传授。贫僧不会将制茶之法传扬开去,只是自制茶叶用来款待好友,不情之请,请檀越见谅。”

杨安玄起身还礼,笑道:“能与佛结缘,实乃小子之幸。制茶之法简单,大师听仆道来……”

择茶、萎凋、杀青、揉捻、烘干等五步详细道来,杨安玄没有避忌旁听的刘程之和张诠,这两人能成为白莲十八俊,人品德行是信得过的。

说完,杨安玄又略略提了提择水、选器以及礼仪等事,刘程之和张诠不时出语发问、相辩。

张诠看着案上的茶盒道:“此茶名曰‘碧春’,红尘气息太重。大和尚若照此法治茶,可不能用这个名字。”

刘程之道:“饮此茶可忘忧,便称忘忧茶好了。”

张诠摇头道:“不妥,魏武帝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称解忧,茶则清神,不如叫清神茶。”

杨安玄微笑不语,等待着“五净心茶”的出现。

果然,慧远大师道:“忧、情皆由心生,尘世五浊致堕轮回,吾等修行是为想往西方极乐世界。五浊之生,本出于心,此茶可净心悟禅,不如叫‘五净心茶’,诸位以为如何?”

杨安玄率先鼓掌赞道:“大师见解深刻精辟,深得佛法精妙。五净心茶,好名字。”

张诠是南阳人,听闻杨安玄要前往建康,笑问道:“小友可是准备进京入国子学。”

杨安玄点头应是。

刘程之接口道:“前日愚族弟从京中来,告知太子已移居东宫,天子命丹阳(建康南)尹王雅为太子少傅。听闻王雅拜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