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箭在弦上(2 / 3)

扬锋汉起 宇十六 3528 字 2022-08-24

恢写了封信,当初他与王恭、郗恢三人同时被孝武帝任为外镇,王恭有心讨逆,自己起兵响应,若郗恢能在襄阳呼应,则万无一失了。

两日后,荆州刺史殷仲堪下文,命司马杨佺期兼任南郡相,江绩赋闲在家。

殷顗见殷仲堪加紧操练兵马、屯积粮食、打造兵刃,整理辎重,知道起兵之事已然箭在弦上,不能阻止,又不忍兄弟阋墙,忧心如焚,病倒在榻。

晋立朝后在少数民族地区沿边设校尉,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如乌桓校尉、西戊校尉、南蛮校尉等。

南蛮校尉是专门管理荆楚一带蛮族等少数民族事务的武官,与军中校尉不同,南蛮校尉官居四品,立府置僚佐,有长史、司马、参军、主簿、功曹等佐官,被称为“小府”。

南蛮府治所江陵,有大量世兵、府田、军屯,军力、财力雄厚,每岁的钱、布、绵、绢、米等资费与小州刺史相当。所以,历任南蛮校尉都是高门阀士族及皇帝信臣,比起太守之职只强不弱。

原本南蛮校尉多由荆州刺史兼任,但殷仲堪资历不足,孝武帝才委了其堂兄殷顗任此职,想着兄弟齐心,不会生隙。

得知江绩贬官,由司马杨佺期兼任,殷顗在病床上叹息不已,堂弟这是要逐去异己,安插亲信,准备起兵了。

既然殷仲堪打定主意后难以挽回,殷顗托以“散发”辞官。散发,服寒食散后积郁的毒性发作。

殷仲堪得知堂兄“散发”,吃了一惊,要知“散发”毒性发作,几无可救。虽然与堂兄政见不和,但终归是一家人,殷仲堪深晓医术,忙驾车前来视疾。

卧室之中,药味浓重,殷顗卧在榻上,面容苍白、神情困顿。

诊过脉后,殷仲堪眉头皱起,殷顗之病并非“散发”发作,是心情郁闷诱发寒疾,虽无“散发”凶险,却也不容突视。

殷仲堪斟酌着开言道:“顗兄病得不轻,要放开心思,好生歇息。”

殷顗在榻上一直闭着眼睛,闻言睁开双目道:“愚病不过身死,汝病恐将灭门。汝且自爱,勿劳念愚。”

说着,闭目返身,不再答理殷仲堪。殷仲堪无言以对,只得怅然起身回府。

五日后,郗恢的回信送至,称不敢以臣抗君行起兵之事。

殷仲堪掷书于案,长吁短叹,自己一腔热血报国,却得不到回复,奈何奈何。

正在愁怅之时,来自京口的信使到了,王恭来信邀殷仲堪一起举兵,东西夹击,为国除奸。

殷仲堪得信大喜,急招杨佺期前来商议。

说来也巧,杨安玄的信昨日被黄富送至,信中杨安玄提及王恭会邀殷仲堪一齐出兵。

父子两人的意见一致,可借此事除去王国宝。不过,杨安玄认为,不用亲自出手,京口离建康极近,王恭手握北府军可以逼迫会稽王动手,借刀杀人为上策。

至于荆州出兵之事,杨安玄提议,可以让殷仲堪答复王恭,让王恭做先驱,荆州兵马为后应,徐徐图之。

“……只需做出声势,无需真的起兵。待大事成时,殷公不费一兵一粮可得天下美名。”杨佺期将杨安玄的定计说了出来。

殷仲堪抚掌叫好,笑道:“佺期不愧为上将,不用一兵一卒便能轻取王国宝人头,甚妙。”

杨佺期微微一笑,玄儿此策确实妙不可言,不光能除去王国宝,还不必背负叛逆的骂名,让王恭做出头的椽子。

殷仲堪欣然提笔,当场写了封回信交给信使,答应王恭出兵呼应。

…………

四月,天色湛蓝,春风和煦,柳绿花艳,农人在田间劳作,渔夫在江上咏唱,生机盎然。

夕阳将江面映得波光鳞鳞,杨安玄乘坐着艨冲舰缓缓驶进水寨。

经过三个多月的操练,五百巡江兵已能娴熟地操纵船只在江上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