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噩耗连连(2 / 3)

扬锋汉起 宇十六 3408 字 6个月前

刘裕以天子遗诏的名义,奏立琅琊王司马德文为帝。

北效祭天,宗庙告祖,一套礼仪走罢,司马德文身穿龙袍登上太极殿的宝座,望着拜伏在阶前的群臣,心中百感交集。能做皇帝固然可喜,但自己这个天子明摆着是傀儡,兄长还有自己相帮,这满朝文武又有谁会相帮自己。

刘裕命人害死兄长,自然不会对自己留情,今日高坐宝座之上,不知明日魂断何处。

新君登基,照例大赦天下,司马德文与群臣商议司马德宗谥号安帝,庙号成宗,照例一年之内禁婚嫁,百日不准作乐,四十九日内不准屠宰等等。

新皇登基,尚书左仆射刘穆之拖着病体勉强参加大典,三天后病逝。刘穆之虽然卧病,但他是刘裕留在京中的定心丸,朝堂大事都要问询他后施行,有他在刘裕能够安心在外。

刘穆之身逝,朝堂惊惶失措,天子司马德文初即皇位,巴不得平稳过渡,忙召袁湛、赵伦之、徐羡之等重臣商议。

尚书右仆射袁湛已知刘裕对其不满,这段时日刘裕连施辣手,袁湛心中不安,刘穆之身死,未尝不是因为刘裕鸠杀天子惊惧而死。琇書網

听天子问自己谁可接任刘穆之,袁湛应道:「宋公为相国,总百揆,此事应当问过宋公。」

彭城外,杨安玄决定暂时休兵,下令朱龄石回归沛县,裴方明率六千兵马驻守萧县,分六千兵马于严纲守丰县,抒秋命扬武将军郑青驻四千兵马、下邑以振威将军方何率五千兵马驻守,让陈渔率水师游弋江上,随时支援,自己回归襄阳城。

司马德宗身死,杨安玄当然不会放过制造舆论的机会,天子司马德宗被刘裕派人害死的传言在四村八乡流传,宋公的名声在雍境与曹操、王莽齐平。

刘裕得知杨安玄离开下邑城回归襄阳,亦准备回归建康,正在此时,刘穆之的死讯报来,刘裕大惊失色。

京城本就动荡不安,安帝刚死,人心浮动,自己视为定舱石的刘穆之身亡,自己这艘航船有如行于狂风巨浪之中,随时有倾覆的危险,刘裕决意返回建康坐镇。

天子诏问,谁可以代刘穆之主持朝政,刘裕犹豫未决,他的心中有两个人选,一是徐羡之,另一个是王弘。

徐羡之是他微末时结交的好友,对自己忠心耿耿,其侄徐逵之更是长女夫婿,自己原本想用他为主符辅佐,可惜在竟陵战亡。不过徐羡之学识有限,掌持朝政恐怕力有不逮。

王弘出身琅琊王氏,是故丞相王导曾孙、故司徒王珣长子,出身名门世家,若用他主政可以安抚门阀世族,能够迅速安稳局势,只是刘裕对门阀世族存在戒心,王弘虽然忠心,行事难免会偏向门阀世家。

谢晦看出刘裕委决难下,想起前次自己想回京接任五兵尚书,结果反让王弘得利,若是宋公再让王弘主政,那谢氏便要屈于王氏之下了。

「主公,休元清静恬适,但做事有些轻率浮躁,不及徐公稳重。」谢晦看似无意地提醒道。

谢晦的话让刘裕下定了决心,道:「宣明,替愚上疏,授宗文吏部尚书、丹扬尹、建威将军,监太尉留府」。

除了尚书左仆射的职位,徐羡之全盘接任了刘穆之的官职,取代了刘穆之在朝堂上的地位。

司马德宗死刘裕是假哭,刘穆之身死刘裕是真伤心,看着诏书刘裕不禁落泪,诏书上写着对刘穆之的死后追赠,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琇書蛧

刘裕道:「愚常年出征在外,道和屡掌后事,功在社稷,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追赠不足以表彰道和之功,愚要向天子上疏,为道和请功,请天子再

赠侍中、司徒,追封南昌县侯。」

谢晦执笔在侧,开始依照刘裕吩咐撰写奏疏,刘裕继续道:「道和有三子,长子刘虑之为人忠谨孝义,可嗣南昌县侯之爵。其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