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以棉为战(2 / 3)

扬锋汉起 宇十六 3495 字 6个月前

迁怒于父母。

满腹心事,无处诉说,司马茂英这些日忧容满面,孔苗虽然加以宽解却说不到要点,难解其惆怅。

杨安玄出声宽慰道:「新妇1勿忧,刘裕短时内不会为难天子,万一天子有事,愚定会派人相救,绝不食言。」

杨安玄威名赫赫,他说出来的话让司马茂英放心不少,盈盈拜倒谢道:「多谢大人。」

第二天上堂理事,一连忙了三天才将积累的案牍处理完,杨安玄对治下的情况有了较为清晰的掌握。

与刘裕争战的几大战场,因为司马德宗身死都暂时停战,冬季来临,杨安玄打算到明年再行出兵,不过这一次杨安玄将突破口放在荆州江陵。

江陵郡已然收复,腹胁之忧已解;刘裕退守彭城,已是守势;东莞郡刘道慎防守严密,一时难图;檀道济在益州占着上风,若无兵马支援暂时难以扭转战局。

司马德宗驾崩,司马休之等宗室子弟对刘裕恨之入骨,赵田称司马楚之接连对纪男城发动攻击,司马休之向襄阳请求增兵。

若能夺取江陵,既能解决荆州对襄阳的威胁,又能隔断宁益与刘裕根据地的联系。刘裕主力被牵制在彭城、东莞一带,光靠夏口的兵力支援江陵作用有限。

突破口便是江陵,杨安玄笑道:「天子新丧,不宜出兵,等到来年愚要率军亲征,夺取江陵城。」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雍公稳稳地占着上风,堂上几人皆知若无魏军牵制,从北雍州、司州可调用轻骑、步卒五万以上,要战胜宋军不难。

主公能夺取天下,作为佐臣的诸人自会水涨船高,辛何盘算自己最少能做个尚书,笑道:「各州郡夏粮入库,连年丰收,粮仓储满,足以支应三年所需。」

杨安玄问道:「州郡人口增长如何?」

辛何道:「年前各州郡报来户籍人口,与五年前相比,不算北雍州、北冀州、秦州等地,仍增人口六十七万,其中四十三万是新生孩童。」

习辟疆满面喜色地道:「主公广施仁德,治下百姓安居乐业,新生儿增长迅猛,此乃太平盛世兴旺之兆。」

辛何笑道:「再有十至十五年,治下百姓至少能增加二百万,其中青壮数能多增六十至八十万,届时主公振臂一挥,天下可定。」

杨安玄微微一笑,十至十五年,自己可不想等那么久。刘裕已经五十五岁,若让他老死床榻,岂不少了几分趣味。

不过,刘裕麾下文武众多,对其十分忠心,兵马亦称雄壮,与己军相持并不逊色。

刘裕自身称得上英明神武,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上都颇有建树。江南土地肥沃,三吴、荆江之地是鱼米之乡,又从自己手中学去杨家犁、锻铁以及丹火等术,与自己之间的差距并不大。

另外,刘裕掌控建康,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其加分不少,又与北魏结盟共同抗衡自己,短时间要剿灭他不太现实。

杨安玄问习辟疆道:「习公,愚命你多多收购棉花,不知情况如何?」

当初决定组建义阳棉行,杨安玄就把自己想通过棉花对江南经济施加影响的见解告诉了王镇恶、辛何、习辟疆等心腹,几人都深为叹服。

「已从江南购得棉花五十余万斤」,习辟疆道:「江南一带的棉价涨至五十余钱。另外,淮河一带的棉花价格也涨至四十余钱,购得一百二十余万斤,囤于新息、义阳、南阳等地,市面上已难见棉花出售,零散的棉花在棉农手中,都不肯轻易出售。愚估计今年的棉衣已涨至千钱,棉布的价格会超过万钱。」

习辟疆购棉的钱粮从辛何手中支出,辛何苦着脸道:「主公,购棉花费金三千八百两,粟米近五十万石,明年再

这样收购,怕是撑不下去了。」

杨安玄哈哈笑道:「辛公方才还说粮仓堆满,足够三年支用。辛公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