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赵家忙搬家(2 / 3)

种地南山下 风初袅 5806 字 2020-07-05

意嫁,就是愿意,我也不能娶,不能让人家跟着吃这个苦。”

赵大山说着,看他娘碗放下来,站起身,拿过碗,从锅底给娘捞了满满一碗稀饭。

这一碗从锅底捞的稀饭,和赵大娘从上面特意舀的稀汤不一样,要稠实的多。

赵大山把碗放在赵大娘面前,赵大娘觉得嗓子一哽“大山,是娘没用,要是你爹还在……”

“娘,想什么呢,赶紧吃饭,我和弟弟大了,只要有我们一口吃的,就不能饿着你和妹妹。以后不要什么都先让着我们,我们全家都要好好的。”

赵大川一听也明白了,放下筷子心里发酸,娘一直这样,有什么吃的都省下来给他们兄妹三个。

“是啊,娘,我们大了,你看我都能挣钱了,以后等我和哥哥发财了,让你天天吃肉天天吃大米白面馒头。”明显赵大川比赵大山嘴甜会说话,一番话说的,赵大娘差点泪目。

一家人吃完晚饭,早早歇下,明天大山大川还要去码头。而她和小雨还要先把家搬过去,不能一直住黄家这里,他家一大家子还铺陈不开呢。

第二天一早,赵大山和赵大川走后,赵大娘和赵小雨把东西收拾好,准备上午就搬过去。

东西确实也少,两个包裹,裹着几件衣服,一个大包里裹着家里唯一的一条薄被子。几件从赵庄老屋里扒拉出来的农具,切菜的刀,煮饭的锅,晚上撒尿用的马桶……

黄豆和黄梨也过来凑热闹,一人帮忙拿了一个装衣服的包裹。一行人热热闹闹连说带笑,就走到了赵家新租的宅子。

这栋宅子靠南山码头,一溜青砖乌瓦,一共十二家。房屋院墙相连,一家一个院子,只隔一道墙头,门口一条石板路,这样的一片房子在整个南山镇都算是首屈一指。

原本是黄老汉当初的东家钱大富建的,给自己手下跑船人拖家带口住的,能住在这条街的,都是钱家多年得力的助手。

那年出海,钱大富和两个兄弟死在了海上,黄老汉背着十二岁的小东家逃了回来,小东家吓得有点痴痴呆呆,钱家就败了大半。

这片房子,基本上每家都有一到两个,在这次事件中逝去的亲人。钱家又赔了一笔银钱,这些房子也就没收回来,都留给了船工们留下的孤儿寡母。

赵家租的房子在这条巷子进去第二家,原本是一家姓李的人家住着,家里老爷子是给钱家掌舵的二师傅,老爷子死了,老婆子就带着二个儿子在这里生活。

今年,两个儿子在府城开了铺子,买了房就思量着把住南山镇的老娘接去享福。这里房子却舍不得卖,毕竟是老爷子一条命换来的,就给租了出去。

家里也没什么可收拾的,家具东西都有,等于是拎包就可入住。赵小雨拉着黄豆的手,黄豆又拉着黄梨的手,三个人排成一排往码头走去。

南山码头很热闹,河里都是大船,岸边是一片很开阔的沙石地,即使下雨也不泥泞。

沙石地外围面对面建了两排高大宽敞的仓库,南面甲字号1号——20号仓。北面乙字号1号——20号仓。

这四十个大仓库,现在南边甲字号仓库属于南山镇钱家,二十多年前,钱家在南山镇是首屈一指的富户,无人能比肩。

乙字号后十间属于宋家,另外十间被其它姓氏分走了。

刚建码头,钱家是当地的土财主,码头的土地就属于他家。钱大富的爹是个很精明的老头,码头还未开建,他就在码头附近建起了四十座高仓大库。

虽然后面陆续有人建了一部分仓库,但都属于小打小闹。

钱大富随大船出海,出了事,钱家元气大伤。钱大富的媳妇宋兰娘,只能拿出其中乙字号十个仓库卖给了当时娘家宋家,要知道这十个仓库,并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到的,多少人虎视眈眈。

宋兰娘一心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