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章 海军假期(七)(2 / 3)

人也都相信,一但工商联合会成立起来,天津的工商业者都会加入,这样就可以联合起和政府进行利益的博奕,表达自已的意见,更好的维护工商业者的利益,这样当然是对整个工商业界都是有利的。

而且众人也不担心政府把这个工商联合会弄成单纯的管束,甚致压窄工商业者的工具,因为穿越者控制天津有两年的时间,表现出来的不仅是重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在行政管理上也相当公平、公证。

众人都是在天津新城、老城里都有产业的,正是沒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尽管现在天津老城的主政者是袁世凯,也算是洋务派的一员,对工商业也算重视,但无论是政府政策的透明度,行政办事效率、市政公共设置、配套设置,天津新城都要远远超过老城。

这还是在袁世凯这样一个有能力、懂洋务的官员主政下的情况,如果换了一个官员,还不知道会是怎么样的局面。众人都淸楚,清廷的惯例就是政随人兴、政随人亡,一个地方的政策都是随着地方官员的来去而兴亡的。当然华东政府是不是这样,众人到也不清楚,但华东政府的政策十分公开透明,而且大方针都是以华东政府的名议发布,就这一点来说确实也要比清廷强得多。因此众人也都十分热心促成工商联合会的成立。

当然工商联合会不是只靠这10多个人就能弄得起来的,只是有他们带头就要好办得多,于是众人协商了一下,决定先成立一个筹备委员会,多招集一些人来,也好开展工作。于是众人又七嘴八舌的确定筹备委员会的名单,并且分配了各自去拉的人员,及下一次开会的时间等等。

接下来赵维忠又将李松晨对自己的生意构成分析、以及下一步发展的建议都对众人详细的讲说了一遍。而这一次众人听了之后,不少人都动容变色,因为现在赵維忠面的发展瓶颈,其他人多少也都遇到一些,只不过他们的底子、门路都要比赵维忠深厚得多,因此才显得不那么急迫突出,但各人都知道自家事,这些情况是早晚都会遇上的。

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商人大部份都是买办出身,靠着协助外国商人、商行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担中间人或经理人的角色,并从中抽取佣,同时也利用职务之便,由其是外国商人的特权,独立经商起家。而所从事的经营活动主要还是外贸和销售。

但在华东政府的主政下,外国商人失去了经商的特权,而且关税提高,由其是政府控制了大部份进出口贸易,因此让买办也失去了过去两面经营的市场,只能转而以自我经营为主。但由于这些商人缺乏实业基础,销售又形不成规模或品牌的优势,经营多少都会面临着一些困境。

而穿越者提出的发展建议,对这些人也是一个启发,指明了一条转型的道路。由其是赵維忠提议合资,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因为合资经营可以降底个人的风险,并且釆集众人所长,群策群力,关建是还能够把赵维忠拉进来,谁都知道赵維忠和海外华人的关系深厚,有他在一起,保险系数也就大得多。

众人商议了一番之后,认为穿越者提出的几条转型之路都是可行的,因此决定组成两个集团,同时发展综合大型商场和开办工厂,并且由个人自愿选择,当然也可以同时选择这两项,或是两项都不选。当然,还有一个是品牌经营属于个行为,就不用搞合资了。

由于今天的时间仓促,众人还要认真的评估这两项的利弊,同时又委托赵维忠再和海外华人沟通,了解海外华人到底能够给他们什么样的帮助。并约定三天以后再聚集商议。

第二天,赵维忠再次请见李松晨,向他汇报两件事情的进展。而李松晨听了以后也十分高兴,因为成立工商联合会是他提的建议,如果在天津试点成功了,当然是他的一项政绩。而且促成这些商人由买办向实业化的转变,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样也是另